富易堂rich88手机版

图片
手机版

南京秦淮河

2024-03-01 来源:水生态环境司

2024-03-01 来源:水生态环境司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秦淮河是长江下游的重要支流,干流51.7公里、流域面积1751平方公里,哺育了940多万南京人民。

  突出问题: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南京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面积和人口不断扩张,“重化围江”问题严重,沿岸乱占乱用现象突出,大量生产生活污水流入秦淮河。2017年前,秦淮河水质常年劣Ⅴ类,主要支流总体为黑臭状态,水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流域生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主要做法:南京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治理从严、文化赋能、市场反哺、机制保障”的思路,积极探索特大城市内河污染治理新路径。“治理从严”,即按照“三水统筹”要求推进流域治理,强力实施侵占物体拆除、控源截污、河道清淤等综合措施。大力整治水环境,补齐基础设施短板,2016年以来新改扩污水处理厂16座,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93万吨,整治干、支流河道约160条段以及沿河排口1300余个,实施生态清淤200万立方米;坚持干流自然恢复、支流人工修复理念,统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在月牙湖、莫愁湖等水体开展人工重建和自然恢复,逐步完善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构建“长江—石臼湖—秦淮河”水系大循环,循环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有效保障生态水位。“文化赋能”,即充分挖掘历史资源,全面修缮和保护沿线历史文化,满足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秦淮河畔建成市民休闲广场32处,湿地公园7处,连通滨江风光带构建长江南岸长达100公里的绿道,打造48公里“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按照“保护更新老城”的思路对沿河糖坊廊河房、秦大士故居等传统民居开展修缮保护,通过文化纽带促进区域融合与创新发展,实现南京主城与周边组团(包括南部新城、江宁片区)的协同共进,使之成为一条尽显人水和谐的文化之河。“市场反哺”,即以水为媒,通过开展秦淮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沿岸产业绿色转型,融合水陆滨河空间,打造城市休闲文化旅游带,形成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一大批先进制造业、物流业、电子信息和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坐落在秦淮河流域(南京片)两岸,2021年区域人均GDP达到18.7万元,远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点亮内秦淮河“夜间经济”,开发不同主题特色的“外秦淮河水上观光”产品,倾心打造“黄金赛道”,5年来成功举办120场龙舟比赛、20场次皮划艇比赛,城市知名度和开放度不断提升。“机制保障”,即建立统一指挥、协调有力的责任体系,出台《秦淮河重点断面水质改善工作方案》《外秦淮河七桥瓮等7个断面水质达标工作方案》等系列方案,形成共抓共治工作格局。探索形成“河长制”“1+N”综合治管模式,实施“拆、截、清、修、引、测、管、景”河道整治“八字法”,在市级层面建立起“重点断面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涵盖秦淮河流域的15个重点断面,按照“半月监测、半年通报、按年结算”,2018年以来收缴补偿资金4.7亿元,用于秦淮河保护。

  治理成效:2019年以来,秦淮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外秦淮河七桥瓮、秦淮河干流洋桥等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干流自然岸线率达到90.4%,底质生境明显改善,底栖动物优势种转变为软体动物螺类和甲壳类,发现江苏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鳊,水生动植物多样性水平明显提升;2021年秦淮河东山站生态流量(水位)得到常态化保障。秦淮河的焕然新颜,让沿岸多处成为“美丽打卡地”,沿岸经济高质量发展,彰显了南京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特色。

  经验启示:南京市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等要素构建秦淮河综合治理体系,实现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可为长江流域城市内河治理提供借鉴。

外秦淮河入江口(治理前) 外秦淮河入江口(治理后)
外秦淮河石头城段(治理前) 外秦淮河石头城段(治理后)
外秦淮河水木秦淮段(治理前) 外秦淮河水木秦淮段(治理后)
外秦淮河赛虹桥段(治理前) 外秦淮河赛虹桥段(治理后)
秦淮河东干长巷段(治理前) 秦淮河东干长巷段(治理后)
秦淮河东山段(治理前) 秦淮河东山段(治理后)
支流内秦淮河北段(治理前) 支流内秦淮河北段(治理后)
支流月牙湖(治理前) 支流月牙湖(治理后)
支流莫愁湖(治理前) 支流莫愁湖(治理后)
支流南河(治理前) 支流南河(治理后)
代表性图片
视频资料:江苏南京秦淮河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09

富易堂rich88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