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易堂rich88手机版

图片

科工信局2022年年终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常宁市科工信局2022年工作总结

和2023年工作计划

常宁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2022年12月12日)


2022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工业领航、绿色崛起、城乡协调、民生共享"发展战略,做强两大千亿产业,推动五好园区建设,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常宁工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为奋力跻身全省经济"十强"和迈向全国经济"百强"作出突出贡献。

基本情况

1、工业运行稳中向好。一是工业经济指标平稳增长。1—12月,规模工业增加值89亿元,同比增速9.2%;工业税收8.56亿元,同比增速25.29%。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19.19%;1—12月工业投资完成138亿元,同比增速43.6%;新增规模工业企业户均营收9.77亿元,净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新增省级及国家级专精特企业数各2个。10月末,规模工业企业亏损面8.28%,较去年同期增加2.6%;规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8.65亿元,同比增长8.8%。工业经济质量为我市县域经济质量位列全省前茅起到了支撑作用。二是重点行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市有色金属及化工类企业29家,产值共235.4亿元,占今年工业总产值82.4%。特别是五矿铜业、株冶有色、水口山有色三大央企及金翼、高诺等民营企业的生产保持了平稳增长,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11.1%、12.6%、1.5%、58%、100%。隆源科技、湘盈环保科技上榜衡阳市第一届"民营企业强榜",德邦董事长被评为第一届"兴衡贡献奖"先进个人。三是关联指标支撑作用提升。工业税收累计119006万元,同比增长56.38%,占全口径税收的59%。工业用电量19860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4%。

2、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紧扣有色金属及新型合金和纺织服饰两大产业链建设,全力抓项目、兴产业。一是湘南纺织产业建设来势喜人。主要领导密集调度,招商形势一片大好,建设速度日新月异。环保设施园一期预计明年3月投产运营,将有效提高产业竞争力。截止目前,服饰生产园建成厂房30万㎡,已全部完成招商入驻,预计明年春节前后有7家开工投产。二是金铜二期、高诺有色金属科创园、玉兔钛业、康家湾矿技改升级、金紫宇新材料、钽铌项目、昆工阳极板、科美锂电池、环保园热电联产、水处理等10个十亿项目建设,形成项目集中建设和投产高峰期,培育发展"支撑点"和"助推器",加速实现换道超车跨越式发展。据统计,目前常宁在建重点工业项目共有43个,总投资额133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2个,市重点项目7个。水口山铜铅锌产业集群被列入湖南省第一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3、科技创新驱动发力。2022年第一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9家,第二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1家,目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6家。高新技术总产值222.66亿元,增加值43.84亿元,全市研发投入10.6亿元,技术交易合同交易额完成23.6亿元,完成224件。科技专家服务团达到83人。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72家,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4、信息化建设得到加强。推动通讯公司在塔山建设了5G基站,彻底消除信号盲区。2022年申报数字新基建项目1家,通过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家。

5、重点工作落实到位。一是疫情防控物资保障有力。从10月份以来,我市疫情多点频发叠加,并有两次区域性检测,后又政策调整优化,我局作为物资保障单位,一直做到了物资保障不分日夜有序及时节约,筑牢了疫情期间的"后勤保障线"。二是森林防灭火扎实有效。今年10-11月期间,我们抽调50人奔赴曲潭16个村助力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做到日夜值守,广泛宣传,引导群众初步形成了防火意识,灭火时都是主动参与、冲在一线。三是安全生产平稳有序。为推动全局工业安全生产工作有序开展及顺利实施,确保工作取得明显实效,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五个督查小组,由局领导带队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督导、大整治。同时制定下发了《科工信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火灾防控工作的通知》、《2022年科工信局5.12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方案》、《科工信局开展城乡房屋建筑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方案》、《2022年常宁科工信局"安全生产月"实施方案》、《常宁市科工信局安全生产工作"五全一常态"机制实施方案》等10多个方案,督促企业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把好企业安全生产关,切实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整改不到位不生产",时刻绷紧安全生产弦。共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25余次,入企业检查116次,发现问题隐患90个,全部整改到位。长沙自建房坍塌事件后,我们对全市规上企业房屋进行了安全排查,共排查房屋60栋,存在隐患10栋,全部通过设立安全警示标志进行了整改。衡阳市前三季度安全生产"五全一常态"排名,我市工矿企业安全、工业企业安全和网络信息安全七县排名均为第一。

6、企业服务高效开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住经济大盘系列决策部署,出台《常宁市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激励措施》等一系列惠企政策。开展百人联百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做好纾困增效和赋"码"保护工作。在衡阳市千名干部联千企攻坚月活动中,衡阳市分4批交办问题共有61个。目前本级已解决45个,提交上级解决16个。通过现场调查,企业满意率较高。812家企业(其中四上企业449家)完成赋"码"。打造"欢迎来常宁·码上有工作"招工服务平台,入驻53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累计1918个,帮助13家企业解决用工需求873人。产业供应链、招工服务平台、惠企服务举措被省市肯定推介。2022年,我局加大争资跑项力度,积极帮助9家企业获得制造强省专项资金1055万元,6家企业获得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税收增量奖补资金564.46万元,2家企业获得中小专项资金55万元,1家企业获得军民融合专项资金40万。

二、存在的问题

1、工业结构不优。目前常宁两大主导产业已基本形成,但产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产品附加值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缺乏,三产融合亟待模式创新。

2、要素保障偏紧。随着我市有色金属和纺织服装产业的集群集聚发展,集群内的大部分企业和项目,都不同程度存在用地、能耗、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制约。用地方面,目前水口山经开区招商形势十分乐观,不是"引资"而是"选资",客商正在排队入驻,由于土地制约,目前项目不能落地,需经过调区扩区,方能满足企业入驻的需要。能耗方面,我市工业集群化发展势头强劲,企业用能需求大幅增加,亟需调增用能指标;资金方面,目前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支付压力大,已经影响施工,导致工程进度迟滞。再加上企业自身建设由于没有足够抵押物,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如大宇锌业、隆源科技等一批企业都不同程度存在资金缺口;劳动力方面,目前纺织基地已经出现入驻企业招工难现象,存在用工结构性矛盾,极大制约了产业发展,无法满负荷生产。待后续更多企业入驻后,预计用工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3、工业经济运行不均。一是疫情对部分企业的影响较大,造成企业运输不畅和销售受阻。二是产业行业发展极不平衡,部分重点企业对增加值影响大。全市产值过亿的企业20家,而有色化工产业链企业占了12家。这些企业的增加值率却偏低,对全市的增加值增速影响较大。三是创新平台缺乏。我市有色金属及新型合金主导产业已基本形成,但有色产业的国家级和省级工业技术中心、工业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严重缺乏。四是新增规上企业的门槛高。目前影响企业入规的最大门槛就是税收指标,入规企业必须是一般纳税人,并还要查看实际产值与税务系统产值是否一致,造成完全符合入规条件的企业偏少。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2023年,我市规模工业总产值将达到39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5%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达到80家,工业投资增速达到17%以上,研发投入完成11亿元,技术交易合同额达到30亿元,创建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家和单项产品冠军企业2家,省级清洁生产示范企业2家和绿色工厂1家,积极争取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市和"万千百"工程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奖励。

(二)工作举措

为了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我局将以"五抓促五量"为举措,加速推进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

1、抓链条,发展产业扩总量。一是打造好主导产业。对标全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进一步明确常宁"一主一特"产业定位,旗帜鲜明打造以有色金属及新型合金为"主"、以纺织服装为"特"的未来两大"千亿"产业。以常宁市铜铅锌产业集群进入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为契机,以链条化延伸、集群化推进、高新化发展为导向,加快我市有色金属及新型合金和纺织服饰两大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循环化、绿色化改造,鼓励链上企业"换赛道领跑",从而达到建链成群,构建全产业链生产格局,形成两大产业集聚洼地。二是建设好"五好园区"。围绕"规划定位好、创新平台好、产业项目好、体制机制好、发展形象好"精准发力,全面建设五好园区。完善园区"以亩产论英雄"评价激励机制,全力盘活低效用地、闲置厂房,持续降低园区企业配套成本,力争园区亩均税收增长15%以上。加快完成水口山经济开发区调区扩区、基础提质、赋权强园,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三生融合",推进规划形态、园区业态、产业生态"三态协同"发展,全力申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2、抓培育,提档升级优存量。一是做好企业主体培育。全面开展个转企培育工程,积极培育企业入规入统,按照规范一批、培育一批,夯实工业企业基础,打造工业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继续开展"原地倍增"提升专项行动,筛选一批符合要求的"原地倍增"企业上报入库,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引导现有企业做强做优。继续推进创新型中小企业、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梯度培育,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小巨人"企业。二是激发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对接交流,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设备引进等,引进高技术人才进企业,加快企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积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培育全市工业高科技知名产品,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原创技术、领先技术、自主设备的集成应用,推动工艺升级改造,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夯实企业两化融合。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产业化应用,推动所有规模工业企业尽快实现工业互联网全覆盖,以数字技术驱动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实现根本性变革。积极引导企业申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持续开展5G典型应用场景、"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的创建工作。

3、抓项目,扩大投资促增量。一是大力实施"千百十"工程。积极推进有色金属及新型合金和纺织服装两大千亿产业建设,确保2025年有色金属及新型合金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纺织服装产业产值达500亿元。积极推动五矿铜业集团、株冶有色集团跻身百亿企业,支持水口山有色集团、金翼集团、高诺集团等企业创建五十亿企业。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推进金铜二期项目、高诺二期项目、康家湾矿技改升级项目、株冶有色锌二期等扩能倍增项目建设,推动玉兔钛业、华尊环保、承泰化工等企业年初开工试产,加快金紫宇新材料、钽铌新材料、昆工阳极板、瑞科美新能源、环保园热电联产和水处理等项目建设,确保上半年建成投产。二是加速推进产业项目建设。聚焦现代产业强市和制造强市总方向,以有色金属和纺织服装两大重点优势产业链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补链、强链、延链、建链。按照"招商要签约、签约要落地、落地要开工、开工要投产、投产要见效"的原则,推动产业项目加快落地、投产、见效。与中国五矿对接协调,推动株冶二期20万吨锌、金铜二期7万吨铜项目早日上马开工。加快湘南纺织产业基地环保设施园(一期)建设,确保今年4月份基地一期全面建成投产。加快推进湘南纺织产业基地服饰园签约企业入园投产,确保服饰产业园全面投产运营,尽快形成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的生产格局。三是开展有针对性的产业招商活动。在有色金属产业方面,到我们产业下游企业全国做得好的地方去招商,进一步延伸我们的产业链。在纺织服装产业方面,利用我市在外办纺织服装企业老乡多的资源优势,让他们回家乡发展,壮大我们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四是加大争资跑项力度。继续争取出台的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加大向上争资力度,积极为企业争取各类中小企业发展、制造强省、移动互联网、税收增量奖补和科技创新等奖励扶持资金,助推项目建设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并积极把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创建湖南省先进特色产业集群。

4、抓环境,精准服务提质量。一是开展好益企一站服务。实行市级领导联系帮扶企业制度,每一位市级领导联系一个规模以上企业,实行"一帐四单"制度,即每个企业建立一个台帐、建立惠企政策清单、企业需求清单、部门责任清单、问题解决清单,实行精准服务。推行重大项目建设"五制一平台"和专班推进工作机制,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强化年初立"军令状"和年底"交总账"意识,实行日反馈、周调度、月排名、季讲评、年考核,紧跟项目建设进度,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全面推行优化营商环境"五赋"机制,全方位、全天候、全链条保障项目建设要素,努力把项目"规划图"转化为发展"丰收图"。二是夯实好企业纾困增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联点、谁负责"原则,建立一对一、点对点的市领导联点亏损企业工作专班,摸清问题底数,查找根源症结,采取"一企一策",逐一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用地、用工、融资、能耗指标、生产用电等要素保障,帮助企业解决"卡脖子"难题,确保企业达产达效甚至增产增效。

三是打造好服务平台建设。持续优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搭建扶工助企桥梁,力促企业加快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继续打造好正威供应链的带动作用,通过对企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终端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从而形成一个将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连一体供应链。继续发挥好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的撬动作用,目前已向基金池注入5000万元,通过与中国农业银行衡阳市支行合作,采取放大10倍授信额度用于园区企业融资贷款。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构建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政银企命运共同体。指导行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等新的融资渠道,切实破解企业融资瓶颈。

5、抓队伍,协调配合聚力量。一是形成"工业领航"的共识。按照"工业领航、绿色崛起、城乡协调、民生共享"发展理念,召开全市科技和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进一步在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凝聚发展共识,奋力唱响"工业领航"发展主旋律。二是加强工信企业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局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立说立行、事不隔夜,尽心尽职尽责为企业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服务中彰显作为和担当,真正把科工信部门打造成为企业之家。积极开展各种培训,切实提高企业家素质,打造一支懂管理善经营的企业家队伍。三是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全局干部职工要加大与上级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积极当好市委市政府与企业沟通的"联络员"、客商来常投资兴业的"服务员"、项目包装和信息发布的"推销员"、企业产业政策的"指导员"、解决企业问题的"调解员",切实为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好服务。四是守住底线工作。积极主动做好巡察整改工作,要边整改边总结,做到全面整改和建立长效机制同步推进。同时,机关党建、安全生产、信访维稳、清廉企业及机关建设等工作也同步抓好,做到齐头并进,协调发展。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