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易堂rich88手机版

图片

常宁市自然资源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步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常宁市自然资源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工业领航、绿色崛起、城乡协调、民生共享”发展战略,始终坚持“转作风、树形象、保要素、促发展”工作理念,以真抓实干、奋勇当先为目标,全面履行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职责,各项工作有序推动。现将我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服务大局,保障发展迈出新步伐。一是着力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上半年以来,主动推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线划定工作;积极开展2023年度城市规划计划编制工作;制订了2023年城市规划计划共计44个项目,预计投资27.14亿元,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方案于4月底通过了常宁市人民政府常务会和人大常委会的审查审议;完成了304个村庄规划方案的村民举手表决和341个村的底图底数更新及方案修改,拟按省市两级要求完成审查审批工作。协同市规委办公室组织召开市规委专家会议1次,审查项目4个;协同市规委办公室组织召开市规委全体会议1次,对我市国土空间规划修改进行了审查;协同市规委办公室组织召开市规委专题会议2次,审议项目共8个;依申请受理规划设计审查项目15起,组织召开建设项目初步审查会议3次,提请审批会审查2次,线下业务联审2次,其中涉及市政公共设施类项目2个,工业类项目4个,房产开发类项目3个,民生类项目3个。二是扎实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上半年,省自然资源厅下发我市2023年度批而未供处置任务面积1825.47亩,目前已处置573.9亩,处置率31.44%,已基本完成年度处置任务;截止到目前,我市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12宗,面积306.70亩,成交11宗,面积302.45亩,成交价款12520.93万元。办理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土地使用权20宗,面积6.99公顷,约104.85亩,核发《划拨决定书》20份。办理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土地使用权转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15宗,面积0.1995公顷,约2.99亩,补缴土地出让金56.17万元,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15份。

(二)履职尽责,保护资源呈现新作为。一是狠抓耕地保护工作。上半年以来,根据省厅关于“三湘护农”专项行动相关文件精神,提升政治站位,以“现有耕地一亩不少,违法占耕地一亩不让、新增耕地一亩不假”为原则,狠抓底线工作,推动田长制见行见效,紧盯耕地68.5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58.24万亩的底线目标不放松;加大对新增耕地项目的立项、选址、监督、验收等环节管控力度,完善了“占一补一备一种一管一”等制度;全力保障专项资金,2023年新增补充耕地460余亩已招标完成进入实施阶段,第二批1000余亩已通过省厅整治局复核,进入设计评审阶段;2023年全市耕地进出平衡方案已通过政府审批,5600亩耕地恢复任务已经进入实施阶段;通过专项资金投入,对历年来因为工程、耕种、管护等原因指标未确认的项目进行整改,到目前为止已完成12个项目整改上报,已确认指标5.439公顷,剩余31.1074公顷正在确认中;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设计评审,预计新增耕地1500余亩。二是扎实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工作。上半年,积极推进历史遗留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对常宁市硫铁矿改制后(大禹矿业)在矿区范围外遗留裸露山岩和堆浸废渣造成山体环境破坏的问题进行会商研究,委托技术单位对项目现场踏勘取样、检测和治理,邀请多名行业专家商讨优化整改方案,现已经完成了水库药剂治理和大圆岭区域的场地整形放坡、截排水、覆土复绿等工作;推动废弃矿山修复,完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核查工作,完成上级下达给我市2022年历史遗留矿山15%的生态修复绩效目标,于2023年3月通过衡阳市级验收且现场修复效果良好,植被覆盖率达到90%,达到预期设计目标,实现了地区环境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三是持续加强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上半年,按照省厅下发我市“月清三地”整改任务及巡视交办问题清单,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压实工作责任,坚持“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对自然资源违法行为,特别是对乱开乱采、非法挖采山砂等行为,坚决立案查处,严格依法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顶格处罚和严厉追责等措施。四是不断优化矿政管理工作。上半年,完成了22个矿山开发利用系统、采矿权信息公示系统填报;有序推进砂石土矿出让,争取批复投放矿权指标6个,其中楠木矿区出让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即将由省厅挂牌出让;全面推进罗桥依波等5个矿区技术成果编制、土地配置等前期工作;切实巩固砂石土矿“三个到位”整治成果,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回头看”,其中责令1家矿山限期整改。

(三)优化环境,服务民生跃上新台阶。一是着力推进登记工作。截至6月20日,不动产登记中心共办理各类不动产登记15811件,颁发不动产登记证书10816本,不动产登记证明4960份,办理抵押注销登记1955件,协助上级单位提供精准查询信息63余批次,协助法院解、查封登记501件,为群众、企业单位出具登记信息证明6200余份。收取不动产登记费103.99余万元,补缴土地出让金11.98万元,收取罚款0.63万元,协税护税4077.87万元。二是全面落实任务指标。上半年,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邀请市优化办参加我局组织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一级指标长会议,局党组出台了《常宁市自然资源局“打好优化发展环境持久仗”实施方案》,切实履行牵头单位职责,配合开展各项工作,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提供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三是持续落实“交房即交证”工作。上半年,按照“交房即交证”相关要求,常宁市城市建设区域内新建商品房共有6个项目实现了““交房即交证”,约1900户业主在拿到新房钥匙的同时拿了不动产权证;大力推行服务事项承诺制,重新对外公布办事指南和收费名录,严格落实小微企业免征登记费制度,减轻了小微企业的负担。四是全力化解房地产办证信访突出问题。上半年,严格贯彻落实上级化解工作任务,重点解决了水口山镇云晟新区、北城美景、北大尚都、青市棚户区、玉虹豪庭二期、兰江市场、常宁市预制场ABCD栋、检察院家属房20户、煤炭公司住宅楼、李艳、曹雪峰12户等九个项目的办证难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四)披荆斩棘,重要工作再创新成效。一是扎实开展机关建设工作。成立专班,安排专人、落实专责,认真开展文明创建、清廉机关建设、节约型机关建设等机关建设重要工作。二是狠抓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出台《常宁市自然资源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对全市非煤矿山、管线项目、房屋建设等进行了全面的排查整改。三是全面做好信访工作。上半年共受理处置群众来信来访63件(次):其中上级转交办 46件(其中省委第一巡视组交办信访案件17件),群众来信5件、其他12件。案件受理率100%,初信初访一次性办结率和化解率100%,满意率90%;接待人民群众来访 35批 90人(次);处置12345等网上平台交办工单150件;努力做到了信访事项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五)凝心聚力,党建引领呈现新面貌。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推动党建与业务、机关文化三者深度融合,强化支部书记“一把手〞负责制,激励党员干部主动扛大旗、挑重担、勇争先。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全局党员干部职工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六)求真务实,人事廉政工作上台阶。积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切实抓好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扎实开展各类廉政教育警醒活动,净化党员干部职工队伍;推进干部职工教育培训,根据“老、中、新”三个不同层次,配合上级有关部门提供不同的培训方式,力争全覆盖、共提升。针对科级干部,开展网上教育培训、国土空间规划专题培训等,针对中层干部,开展基层管理干部综合研修、乡镇(街道)所长培训等;针对后备人才开展网络学院党史学习专题培训、农村不动产登记业务培训等;针对专业人才,开展村庄规划专题视频培训、自然资源宣传工作培训等工作;通过不懈努力切实打造一只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自然资源干部职工队伍。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耕保目标任务完成压力大。一是底线目标有差距。2019年“三调”数据显示我市耕地数量为70.284万亩,2020年国土变更调查耕地数量为69.9379万亩,2021年变更调查耕地为68.60万亩,两年净减少1.33万亩。2023年衡阳市下达我市耕地保护底线目标为68.5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58.24万亩。根据2022年三区三线划定的成果,我市现有耕地保有量68.0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58.11万亩。我们离耕地保护底线目标差5400余亩,永久基本农田差1300余亩。二是耕地恢复任务压力大。根据“三调”成果,我市可恢复耕地总量为9.47万亩,按照《衡阳市耕地保护国土专项规划》(2021-2035)要求,2025年之前我市恢复耕地任务为1.85万亩,2035年之前我市恢复耕地任务为4.63万亩,2022年衡阳市政府下达我市3756亩恢复耕地,我市制定目标为8000亩,最终2022年我市完成4273.97亩,承诺在2023年5月份完成全部耕种,目前耕种仅完成40%(1700余亩)。2023年衡阳市政府下达我市4564亩恢复耕地任务,目前该工作正在开展中。三是占补平衡、进出平衡指标库欠账太多。我市目前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库中指标数为负值,借省自然资源厅耕地数量指标4079.121亩,水田规模370.7325亩,粮食产能1721908.51公斤;因耕种不符合要求,自然资源部扣减我市信用耕地数量指标6375亩,粮食产能4667749.2公斤。16个新增耕地“回头看”项目耕地数量指标665亩,水田规模指标886亩计划上半年整改,按要求耕种农作物,确认批回的耕地指标一半冲抵信用指标负值,一半用于我市建设项目占补平衡。目前增减挂钩项目通过审核认定的有9个批次,总计农用地指标329.709公顷,其中水田指标59.3766公顷,旱土指标230.9889公顷,其他农用地指标39.3435公顷。指标库中剩余可用农用地指标239.4公顷,其中水田指标10.56公顷,旱土指标215.94公顷,其他农用地12.888公顷。省政府下阶段准备对我市增减挂钩项目“回头看”,我市增减挂钩项目存在耕种不到位,部分地块被占用、资金未支付齐等问题。2021-2022年,我市建设用地报批共使用耕地数量指标973.227亩,水田规模指标649亩(其中五个批次农民建房无偿使用耕地数量指标30.0015亩,水田规模指标18.7725亩),应收取指标有偿使用费13092.3万元,已收取指标有偿使用费6369万元,截止目前水口山投、电力局等单位应交而未交指标有偿使用费6723.3万元。四是耕地指标开发难度大。今年因财政资金紧张,目前应付未付耕地指标开发项目资金缺口6326万元,其中未下指标的2300余万元,另市财政欠各乡镇增减挂钩包干经费数额较大,乡镇村组对耕保工作支持动力不足。

(二)违法用地难以根本遏制。农民占用耕地建房、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现象屡禁不止。自然资源部门行政执法工作涉及到多部法律法规,而我局行政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执法配套设备不全,在巡察执法过程中做不到面面俱到;加之,相关部门联动协调不够、合力不足,导致一家唱“独角戏”,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全市自然资源大执法格局。

(三)财政资金保障不到位。自然资源部门多数是做民生实事项目,需要的保障资金较多,目前因财政资金紧张,导致多项工作难以有效推进,完成年初目标任务压力巨大。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阶段,我局将按照上级安排部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高自然资源治理能力为主线,切实担起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两大使命”。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统筹协调,提高管理水平。一是严格规划管控。以规划的严格管控推进资源的严格保护。全面完成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大力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尽快实现有条件、有需要的村庄应编尽编。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加大土地供应工作力度,根据全市目前土地开发现状,重点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优质高价值地块采取短平快形式进行收储。提升土地监管和利用水平,坚决落实“限期供地”“净地出让”,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对平台公司闲置土地开展摘帽行动。三是加强执法监管。按月开展“月清三地两矿”工作,坚决查处打击新增违法用地,拟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常宁市“控违拆违”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明确市直各单位、乡镇(街道)“控违拆违”工作责任。四是深化矿业转型。对新设矿业权,全面实行矿业管理、生态修复部门“双负责”制,逐矿落实规划环评、排污许可制度,统筹用矿、用地、用林审批,严格“净矿”出让要求,确保新设矿山绿色开发。对已设矿业权,分类推进提质改造和治理修复,未按规定时限达到绿色矿山标准的,一律不予延续登记。

(二)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民生福祉。一是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利用全省临坡切坡建房调查成果,建立农村房屋地质灾害隐患库和城镇开发边界内重点地质灾害隐患库。加快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综合信息平台,推动全市综合性和普适性监测预警设备并网运行。全面落实群测群防措施,进一步提升基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能力和群众地质灾害自我防范能力。二是提升统一确权登记水平。进一步规范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日常登记发证工作。全面实施“交房即交证”改革,深入实施“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不断强化信息共享应用;加强不动产登记窗口作风建设,坚决防止收好处费、违规登记、失职渎职、泄露登记信息等问题。三是推进生态修复机制创新。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牢牢把握耕地保护主题,稳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着力解决耕地布局破碎、土地利用粗放、人居环境不优等突出问题。全力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专项督察、污染防治攻坚战等相关环保问题督导整改,探索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化运作机制。

(三)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服务效能。一是精准施策,化繁为简解难题 。对不动产登记咨询、查询、证明等服务类事项,全面实行承诺办结制,对不需现场勘查的审批类、办证类事项,一律进窗口办理。切实整合土地、规划、测绘服务资源,测绘服务收费关口后移,测绘单位主动测绘,提前认定,提高工作效率。严格落实对新建项目的巡查管控责任,对开发商应缴价款、税费等义务应收尽收、确保及时处理到位。二是办事公开,重构流程优服务 。把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学习放在首位,让干部职工通晓法律、熟悉业务、掌握流程。开展“红包礼金”专项整治行动,每个工作人员签订拒收红包礼金的承诺书,每月向驻局纪检监察组报告。聘请红包礼金专项整治社会监督员。建立投诉举报机制,积极运用公众测评“好、差”成果,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社会监督保障。三是数据共享,信息建设破壁垒 。深入推进“多测合一”“多验合一”“多证合一”。建立数据汇交、更新和治理机制,实现测绘基础数据、业务专题数据、审批管理数据实时更新,社会经济数据在线共享,实现业务事项全面网上受理、带图审批和成果归档。

(四)严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一是创新监管手段,坚持源头严防。以行政村为单位,根据三调最新成果,将村组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上图入库,划成若干网格,落实到村两委班子成员。鼓励引导村级组织将耕地保护内容写入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设立统一保护标志牌,标明保护范围、面积、监管责任人、举报电话、举报奖励措施等,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二是完善监管机制,坚持过程严管。充分发挥规划的整体管控作用,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立月预警机制,根据行政区域内违法耕地面积,对乡镇(街道)实行月度黄、红色预警。三是加强协调联动,坚持追责严惩。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纳入乡镇(街道)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对发生土地违法案件造成严重后果或一年度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比例达到15%以上的乡镇(街道),及时向纪委监委移交线索,坚决追究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责任。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